山西大学附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理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分25小题,共50分)
1.“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
异而事异’”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评述是
A.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B.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C.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D.佛家慈悲为怀主张
2.电视剧《老大的幸福》热播后,引发了一场关于幸福的大讨论,老大“拿自己的短处和
别人的长处比,越比越憋屈;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越比越幸福”的观点体现了一
种“知足常乐”的洒脱。与之最为接近的思想是
A.孟子“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
B.老子“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
C.韩非“严刑峻法”的法家思想
D.荀子“人之性恶”的儒家思想
3.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
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4.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此叙述正
确的是
A.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儒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政治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C.墨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D.道家学说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6“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了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
用”
7.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
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
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强调人欲的合理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
制
8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
的现实,强调“我为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