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监理实施细则
一、本项目的工程自然环境
太原至佳县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的“人字骨架,九横九环”中第四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省北中部地区西通陕、甘、宁,东达京、津、冀的重要战略通道。本监理合同段所辖施工标段为15~19标起讫桩号是EK58950~EK80960,全长2201km。15标路线起点(EYK58950)位于静乐县赤泥洼乡圪洞岩村东南侧,以第14合同段的终点相接。止于袁家舍,终点桩号为EK65500,路线全长6541Km16标路线起点(EK65500)以第15合同段的终点相接。止于前润子村北侧,终点桩号为EK70680,路线全长518Km17标路线起点(EK70680)以第16标合同段的终点相接。止于湾子村北侧,终点桩号为EK74850,路线全长417Km18标路线起点(EK74850)以第17合同段的终点相接。止于漫咀岩村东侧,终点桩号为EK77800,路线全长2973Km19标路线起点(EK77800)以第18标合同段的终点相接,终点桩号为EK80960,路线全长316Km项目区位于山西省中西部,横穿吕梁山脉。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因地质构造、岩性特征、风化剥蚀差异,明显分为二大地貌景观。即东部盖层为主的构造剥蚀低中山区;中西部老变质岩出露的构造剥蚀中山区;其间穿插洪积平原区、河谷平原区、黄土丘陵区、中山峡谷区、黄土覆盖中山区、黄土覆盖梁峁区、山间河谷区。由于项目区地形复杂,群山叠嶂,沟壑纵横,高
1
f差悬殊大,地形切割剧烈,东部为太原盆地,往西为石千峰山、云中山、芦芽山、关帝山、紫金山及由它们所围限的山涧河谷区,山顶与沟谷、盆地气候各异,总体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宜人,夏季炎热多雨,春季风沙肆虐,春旱频繁。当年十月下旬上冻,翌年三月下旬解冻,植被稀疏,覆盖率不足5主要为抗寒的矮草,根系浅固坡能力极差,少量灌丛和杨林,阶地带主要为农田(旱地),人工种植植物以小麦、油菜、马铃薯为主,山地多为荒山,少数地域有人工造林,现多数未成林,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本高速公路的桥梁、隧道、路基施工可能产生大量的弃渣、弃方;噪声;废气等对村庄居民有影响。
二、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动植物的影响。在周围环境改变时,敏感物种的数量、分布等将发生改变,由此可能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施工场地植被的清除,可能在林间开辟一条通道,破坏了植被分布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会导致林中光、温、水的重新分布,改变植被群落的内部环境,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