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到联络线工作,运行至
fe柱与f0柱之间接触网联络线工作。不论机车从道岔正线或侧线通过,在始触区c柱与d柱之间始
终只有一条接触线工作,也就是只有辅助线工作,机车受电弓只与辅助线接触,不与另外两条线索接触,扩大了接触网的动态包络线空间,增加了受电弓的安全运行空间范围。
23142接触网高速线岔施工方案根据道岔平面设置位置,定测道岔支柱设置点,进行支柱基础施工,如基础由站前单位施工,应根据平面布置图进行接口检查;具备条件后进行支柱组立工作;待道岔静态参数确定后,依据采集道的参数计算腕臂数据,腕臂预配后施工人员搬运至现场装配,技术人员对腕臂数据进行复核,确认安装方式和尺寸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待道岔施工调整到位,允许列车通过时,组织进行承导线架设施工。承导线架设采用恒张力技术,使用专用机械进行施工,首先进行承力索架设,施工顺序为联络线、辅助线、正线,其次进行接触线架设,施工顺序为联络线、辅助线、正线。承导线架设后应采取措施,消除线索的蠕变。蠕变消除后根据设计图进行悬挂调整施工,使接触网静态参数符合设计和验标的要求。24142接触网高速线岔施工的关键142接触网高速线岔施工的关键是过渡区和始触区接触悬挂参数的调整,核心是控制拉出值和导高,充分保证动态包络范围和不
f同线索过渡等高区段,实现机车受电弓在不同线路、不同线索之间的顺利转换。
3142接触网高速线岔改进方案探讨31平面布置结构的改进从设计平面图上可以看出,辅助线在支柱a、b、c处拉出值变换较大,线索的走向转折点较多,平面结构不紧凑,线索走向不流畅。通过认真研究接触网线岔技术原理,以及现场的反复验证,对142接触网高速线岔平面布置作出以下改变,可以改善接触网的空间结构,提高线索走向的流畅性。1)、在原设计框架内,保持基本布局,将辅助线在a柱处的拉出值减小,使辅助线与正线的交汇点位于ab柱之间;2)、在b柱处减小正线与辅助线的拉出值,使线索向支柱接近;3)、在c柱处加大正线、辅助线、联络线的拉出值,使线索略微远离支柱。通过以上几点改进,如图2所示,可以明显与原设计相比,平面布置有了很大的优化。
图2:142道岔接触网平面改进示意图32空间尺寸的改进原设计142接触网高速线岔个别线索拉出值设置较大,且非工作支接触网抬高较大,过渡区跨中接触网导高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f经过反复计算,在142道岔岔区,接触网过渡区和始触区,各线索的拉出值均在受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