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则侧重于利用国债规模的历史资料,利用各种经济模型,给出国债规模的具体数量。有关国债规模的实证研究分析,我国理论界也作了不少的研究:杨大楷等人采用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周军民等人使用回归计量模型;朱世武和应惟伟应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和向量自回归法;高勇强、贺远琼应用相关分析法对中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目前理论界对中国国债规模影响因素的研究如下问题:这些研究都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些因素对中国国债的规模产生影响;分析的结果不统一,作者们所选择的指针与国债规模的相关度的分析结果不一致;这些实证研究都仅针对中国内部国债发行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应用计量经济法建立回归直线模型,根据年度资料建立我国国债规模研究模型,对我国国债规模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二、指标选取和数据搜集(一)国债规模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和指标选取1GDP对国债规模的影响。一国国债规模明显地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一般来说。经济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则国债规模及其潜力就越大。2财政收支状况对国债规模的影响。众所周知,国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弥补财政赤字。当财政收入越多、财政支出越少时,用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压力就越小。由于在实证分析中,赤字对国债规模的影响不显著,本文选取了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变量来综合考虑其对国债规模的影响。3预算内投资规模对国债规模影响。国债的另一主要目的是筹资建设资金近几年我国国债资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建设。一国预算内投资规模越大,其对资金的需求越大。当财政收入不足于财政支出时,政府的投资缺口一般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4还本付息支出对国债规模的影响。一方面,国债规模越大,还本付息支出越多,当其支出额达到无法以当年财政收入来偿还时,不得不以发新债来还旧债。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国债的还本付息过多,就必须会使国家减缓国债的发行,以减轻还债压力。
f本文考虑了五个影响因素,共有六个时序变量:即国债规模、GDP、财政支出、财政
收入、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还本付息支出。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直线模型,对国债规模及其这些因素之间进行线性回归
分析。通过对其做T、F检验,找到最优的模型,再接着做必要的多重共线性检验、自相关
检验、异方差检验,通过对其做相关系数等判定各影响因素对国债规模影响程度的大小,最
后做对2004年的预测。
(二)数据资料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