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构图1
时间:20090307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0期作者:吕云所吕璐点击:1113
一、概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是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环节。构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山水画的好与坏。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要与
画面的内容相协调。
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对立是变化
的,统一是均衡的。只有把这些对立关系统一在画面中,才可称得上是好的构图。
好的构图是要我们在万象纷纭、变化万千的复杂事物中找到头绪、理出脉络、分清主次,从而使画面主题鲜明、内容突出,有节奏感和
韵律感。因此,山水画家要面向自然,面向生活。
二、构图的基本知识
1散点透视
中国山水画多用不受空间和视线限制的“散点透视法”。“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时,画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观
察景物,视点可上下、左右、远近随时变化,所以山水画,特别是长卷立轴式山水画,可把仰视、俯视、平视、远观、近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表现出“咫尺千里”的辽阔境界。我们可以欣赏一下赵孟的《鹊华秋色图》(右图为作品局部)。此图画面辽阔,给人以“万千气象,尽现眼前”
f之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呢?答案当然主要是画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
山水画的构图2
时间:20090317来源:作者:点击:
567
2三远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载:“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远法”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能看高山,平野无须仰视;“深远”是在高处向下俯视,
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平远”能表现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现高山。
平远:自山前看山后,自近山望远山,属于平视。(见图一)
深远:从山上看山下,从前山望后山,类似于西画构图中的“之”字形或“S”形构图,属于俯视。(见图二)
f高远:自山下看山上,类似于西画的金字塔式、纪念碑式构图,属于仰视。(见图三)(
山水画的构图3
时间:20090317来源:中国书画报2008年第72期作者:吕云所
吕璐点击:
140
三、构图的一般规律
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谐,这就涉及到山水画的构
图形式问题。山水画的构图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几个规律:
1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