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原则,推动卫生资源向效益高、成本低的卫生服务领域流动。(2分)⑷规划应致力于提高卫生系统的综合服务能力,明确各层次各类别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及相互协作关系,从区域总体上功能互补,形成整体的、综合的卫生服务体系。(3分)⑸规划从编制、实施到评价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程序,注重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并充分利用这个系统为规划服务。(2分)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22分)谈谈历史上三次卫生革命的产生背景、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答:⑴第一次卫生革命是在急性传染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和地方病泛滥,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背景下,主要通过改善环境卫生、采取消杀灭措施方法、实行计划免疫等措施,使得急慢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平均寿命延长。(8分)⑵第二次卫生革命是在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疾病、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替代生物医学模式成为现代医学模式的背景下,通过综合卫生措施,发展早期诊断技术和高科技治疗方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改善群体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有可能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8分)⑶第三次卫生革命以提高生命质量,促进全人类健康长寿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为目标,在总结第一、二次卫生革命的经验与教训基础上,转变健康观,树立大卫生观念,加强社会卫生措施,大力防治“文明病”、“社会病”。推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可能在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将生命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6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高危环境2社会心理现象3健康行为4效度5卫生服务需求6卫生政策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1简述社会经济与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2简述家庭的功能及家庭功能失调对健康的影响。3简述危险因素的特点4简述慢性病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三、论述题:(每题22分,共22分)如何理解“大卫生观”,并举例说明。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高危人群:是指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险环境的人群、对环境有高危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如妇女、儿童、老年人,处于职业危害、生活环境污染、外来务工的人群,吸烟、酗酒、不良行为人群等。2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环境、人口、文明程度(政治、经济、文化等)。3健康危险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偏离个人、他人和社会的健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