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飞利浦第四方物流案例作为一个选择第三、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飞利浦在挑选第三方物流商时最关心的是成本和所得到的服务性价比,第三方物流的IT能力,第三方物流的网络覆盖能力。对于第四方物流商,飞利浦看重的是实力、技术领先度,能保证解决方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完成飞利浦设计的方案,实现和供应商的对接。从运输商直接承运到完全引入“第三者”第三方物流公司,飞利浦消费电子(下文简称飞利浦)经历了10多年,而“第三者”和飞利浦只缠绵了2年,飞利浦又迫不及待地引入了“第四者”第四方物流公司。当然,这些“第三者”和“第四者”都不是取而代之,他们充当的是在飞利浦和“第二者”“第三者”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引入“第四者”、,飞利浦精简了自己的流程和队伍将飞利浦非核心业务外包的策略进行到底。飞利浦的物流初始化:一、飞利浦的物流初始化:分拣第三方2000年间,飞利浦在全国有40多家物流供应商,这其中有一些相对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商,有些只是车队。而飞利浦供应链和IT总监张俊回忆,当时市场上有品牌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不会超过20家。当时还没有EDI(电子数据交换)。40多个供应商,所有的东西靠“人海战术”传真、打电话。张俊的部门队伍也很庞大,接近60多个人。一共18台传真机超负荷运转,处理着几百个品种、上百万张的单据。2001年开始,飞利浦和物流供应商之间进行电子数据交换(EDI)。并对物流供应商进行淘汰和精简。当时,飞利浦约有15家物流供应商在飞利浦和近千家经销商之间运作物流业务,而2002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家。IT能力比较弱的物流公司退出了飞利浦的供应商行列。通过EDI,飞利浦从接单中心接受客户的订单,然后在ERP系统中处理之后传输数据到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利用内部的仓储、运输等系统,对社会车队进行调度、运筹。然后将回单回传到飞利浦,进而反馈到飞利浦的ERP系统中,体现销售和库存的变化。2000年时,有一家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物流商和飞利浦合作了一段时间,飞利浦给了这个供应商很大的区域和份额。但是由于成本上无法承受,第二年,这个供应商要求飞利浦涨价,而涨价的幅度超过了飞利浦可以承受的幅度,双方只好分手。而由于其间双方一起搭建了EDI,分手给飞利浦带来的刺激很大。之前投入的IT成本,包括时间和金钱,由于这家供应商的退出而打了水漂。而对方也扔入了很多IT的投入,根本没有赚到钱。双方损失惨重。飞利浦能否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