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式,相当于“……的样
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9、乃(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0、于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
论战》)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等。如: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③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3
本文档可自行编辑和修改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f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墨池记》)3.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4.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
所欲也》)5.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11、为“为”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
词的用法。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等。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2.表示被动,译作“被”。如: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3.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如: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
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4.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如: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5.表动作、行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