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和熄灭期四阶段。2)爆炸: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声、光、热、机械功能等形式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爆炸。爆炸的分类:按爆炸起因,分为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按燃烧速度的快慢,分为爆炸和爆表。3)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2、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储存物品按其火灾危险特征分成甲、乙、丙、丁、戊五个类别。3、燃烧与爆炸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是发生燃烧和爆炸的三个基本条件,统称三要素。4、燃点: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时,开始并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5、闪点:在一定的空气环境中,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汽在试验火焰作用下被闪燃时的最低温度。6、点火源:1)机械火源:撞击、摩擦、绝热压缩。2)热火源:高温表面、热射线。3)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火花。4)化学火源:明火、化学热、受热自燃。7、爆炸极限: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
8
f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爆炸上限和下限: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时同样不然不爆。8、静电危害:爆炸和火灾是静电的主要危害,静电的电压很高且易放电,出现静电火花,在易燃易爆的场所,引起火灾或爆炸。9、静电接地:为了将设备上可能产生的静电及时倒入大地,防止由于静电放电产生危险而对设备进行的接地。在化工场所,特别是有可燃气体出现的场所所使用的设备,都要求进行静电接地。10、防爆区:对于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等物质的场所需要特别的防保措施,这些场所称为防爆区。11、防爆区内需使用防爆设备和防爆工具:因为防爆区内有气体、蒸汽或粉尘、纤维等易燃易爆物质存在于空气中,若接触到火星、电火花或者温度、气压上升到一定幅度,即可能发生爆炸,而一般电气设备、叉车等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引起火花,存在爆炸的危险,所以在防爆区内需使用防爆设备,同理,防爆区域需要使用不发生摩擦及撞击火花铜制防爆工具。12、毒物侵入人体三种途径:经呼吸道呼入、经皮肤进入、经消化道进入。四、危化品安全管理方针政策1、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安全设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