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它与中国人魂归泰山的信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与各地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相结合。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晏婴第一个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他说,要办好国家的事情,需要许多像泰山石一样高尚坚韧的人辅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歌颂视死如归的精神。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则用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表达对伟大人格的崇敬。孔子登临泰山以后,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东坡等都曾登临泰山,颂山石,抒壮志,赋予泰山石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几乎所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金瓶梅》等,都对泰山石有过精彩的描述,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名山大川中是绝无仅有的。泰山石是国泰民安的象征、安邦定国的基础,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深入人心,现国内诸多大型建筑物取泰山石为基座台,就是取稳如泰山,安如泰山之寓意吧。1.下面有关泰山石敢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fA.它是古代的人们对灵石的一种崇拜、一种民俗,属于镇物文化。B.人们在桥道要冲或者墙壁安石碑或者灵石,目的是禁压不祥。C.以泰山地区为中心,已扩散到全国,乃至东亚、南亚和世界各地。D.这种习俗逐渐由过去的迷信色彩转而成为现在人们对平安吉祥的向往。2.下面对石敢当历史与习俗演变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石敢当习俗起源并记载于西汉时期的儿童启蒙识字书《急就章》。B.石敢当习俗发展到了南宋末年其功能已完全转变为辟邪物。C.《茶香室从钞》韵记载说明,泰山石敢当的习俗已遍布家家户户。D.泰山石敢当的提法始于明代,流行于清代,其功能也随之扩大。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对石敢当的信仰与后来的人们对泰山的崇拜,使泰山石成为泰山石敢当习俗的首选。B.石敢当的习俗几千年来能够流传至今,除了与我国民间文化有关,更与中国人的信仰有关。C.孔子、晏婴、曹植、苏轼等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借登临泰山一事来颂山石,赋予泰山石以文化内涵。D.因为泰山石是文化石,所以一石安则全家安的信崇意识自古至今广泛地深入人心。二、古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武承休,辽阳人,喜交游,所与皆知名士。夜梦一人告之曰:子交游遍海内,皆滥交耳。惟一人可共患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