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叠”显出画面的色彩关系。这与直接调配颜色、摆色彩关系的方法是有区别的,使用底色技术必须考虑底层色和表层色的搭配关系,以透底的方式呈现色彩关系。它比直接调配出来的色彩更具有松动性、朦胧性和神奇的效果,因此历经数百年而不衰。到了近现代,画家将古典的底色技术加以改进,从表现明暗扩展为表现冷暖、鲜灰以及带有“笔墨”表现的意味,使底色技术更加丰富和奇妙。维亚尔的《室内》充分表现了这种色彩叠加的神奇效果。
8
f4、底色技术对当代绘画的启发底色的概念应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统一的有色底子叫底色;根据需要在一幅画中用不同颜色铺垫也叫底色;在表层颜色以下,即最后一层表现最终效果的颜色以下的所有颜色均应被视为底色。一幅油画的最终效果是由底层色和表层色共同“编织”起来的。但是假如能称得上“技术”,就意味着画家对底色具有控制和把握的能力,不像初学者因掌握不住而“乱碰”的无法状态。在布拉克的《静物》中,可以看到画家是如何有意识地在局部画上黑颜色,再以各种亮颜色“压”出变化的黑色边缘线的效果。画家越是有经验就越能在绘画过程中充分重视底色的作用或根据眼前画面的底层色彩随机应变地灵活处理表层色,使之达成不可重复的奇妙效果。这里可以给底色技术下一个定义:底色技术就是充分考虑底层色的作用,通过与表层色的巧妙配合达到特殊绘画效果的技术。发挥这一技术优势的前提条件就是转变作画的立场,由依赖客观物象转变为对画面效果的关注,唯有转变这个立场才能从客观物象的制约中解放出来,掌握油画技术的主动权。
二、制作技术比较底色技术是油画制作技术的重要成就,除了在油画的制作程序上,在对形与
色的控制方法方面也需要加以注意和研究,因为这会给油画带来不同的表面效果。以下通过对两种不同制作技术的比较分析来加以阐述。
1、局部完成的方法是将造型与色彩分开解决的方法。它是从一种非常古老的技术发展而来。三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就已运用这种技术制作湿壁画,此后,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将其用于油画的制作中。使用局部完成方法的主要优点是:(1)便于作者能在描绘小片局部色彩时集中全身精力和热情从而产生出精彩的效果;(2)可以解决作画过程中的吸油问题,保持油画色彩的鲜明、生动,表面肌理平实、美观;(3)局部画法可以在油色湿润时趁湿做衔接处理,将概括图形和色彩的工作以及画面虚实与精粗和等效果一次做好,任何一个小区域都不会被忽略掉。为达到上述的要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