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
中国咨询心理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介绍释梦和自由联想技术的精
神分析文献开始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17年,经曾在德国冯特实验室学习的著名教育家蔡元
培先生倡导,在北京大学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1年,中国心理学会在上海成立。这两个重要事件推
动了中国引进国外心理治疗的步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些使用行为疗法的原理分析心理障碍的文章开始见于报刊。
1933年,美国学者RLyma
博士在北京协和医院主持神经精神科工作,开设了包含精神分析培训内容的课程。戴秉衡当时曾教授这门课程。三十年代,心理学家丁赞分别在重庆中央实验研究所和北京仁利地毯工厂建立了心理学诊所。同一时期,上海大厦大学心理协会建立了儿童心理诊察所,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诊治。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发展全部停滞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仍不均衡,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79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心理治疗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5个阶段启动阶段、空白阶段、准备阶段、初步发展阶段、以及发展和职业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是根据专业人士和参与者的工作及他们的发表物,
f以及该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来划分的。启动阶段为1949年到1965年。在这期间只有少数专业
人员做了零星的心理治疗工作。上海心理学家黄嘉音,发表了一些书籍并报告了如何运用行为疗法原理治疗儿童问题(黄嘉音,1951,1952)。另外,在这个阶段,还有其他中国心理学家试图使用心理治疗原理治疗其病人。该阶段最有影响力的工作是运用快速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神经衰弱病人。该模型是一个短期治疗取向的模型,是由一些中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发展出来的。开始,它只运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但后来也被运用于治疗其它焦虑障碍。这一疗法结合了药物治疗、躯体锻炼、主题演讲以及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内。该模型采用用巴浦洛夫的理论解释神经衰弱症的病因。通过解释、鼓励、布置家庭作业以及支持性治疗方法对病人起进行治疗。根据相关文章报道,这种治疗方式是很有成效的,激发了专业人员对于心理治疗工作的兴趣。
文化大革命之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被指责为泛性论。所有心理学家都跟随前苏联的学术方向学习并运用巴浦洛夫的理论来治疗病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7),心理学被批判为伪科学。那时没有大学开设心理学课程。几乎所有心理学家都被迫到工厂、农村进行劳动。而心理治疗则处于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