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500左右,氨氮50以下,电导2000以下。(2)开启搅拌,用装载机将压缩后的活性污泥倒入SBR池,再开曝气,连续曝气两天,定时监测COD、氨氮、SV、MLSS等指标。(3)两天后,可采取12小时一个周期(曝8推4),待氨氮降低后,可从A池进水将O池的水压入SBR池,根据氨氮、COD或溶解氧的变化情况合理控制进水量。注意控制池中溶解氧(23)、PH(6575)、JD≥2等指标。调整JD主要通过加纯碱,如果碱度有保证而PH值仍低于65的情况下可用烧碱调节。(4)待液位升到排水位置,停止推流和曝气,一小时后开启排水阀将水排入缓冲池。(5)如进水量增加到一定量,运行可采取曝7推3静1排一的方式。(6)如发现硝化速率明显升高,可在推流期间补充乙酸等有机碳源。补充量可根据硝酸盐含量、乙酸的COD浓度来计算。待MLSS达到3500mgl后进入下一阶段。2、第二阶段:1反应池系统的整体驯化(1)开启SBR池、O池回流泵,开启O池曝气,将SBR池培养好的活性污泥循环到A、O池,并使整个系统污泥浓度基本一致,在循环初期,由于进入O池的
f污泥量少,需氧量也少,所以应避免O池溶解氧过高。在循环期间,仍按原进水量进水。(2)待整个系统污泥浓度基本一致后,根据其COD及氨氮负荷控制进水量,直至出水各项指标稳定,污泥浓度持续增长,系统污泥浓度达到1500mgL。(3)将含盐量增加即电导3500,并稳定十个周期;以此类推3900、4200、4500、4700、4850、5000。3、第三阶段:2池的分流与启动(1)首先让2池充入23的水,水质与O池保持一致。(2)通过1池的回流泵和A池上方的连通管道往2池打入泥水混合液,在此期间,1池只进水,不排水,2池进满水即排。直至两个系统污泥浓度直至两个系统污泥浓度一致。第四阶段:3、4池的分流与运行。同第三阶段期间厌氧及1ASBR驯化好后,即可进行整个系统的对接。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