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首先,我们讲一讲为什么要向佛教学习管理?可以说,提到管理,佛教很早就有一套独特的管理学。佛教自释迦牟尼佛创教以来,僧团的发展,早已具备管理的制度,虽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僧团统领大众的管理学也与时俱进,相当高明。从《华严经》里,佛陀说三皈依:“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即可知道佛教僧团是最善于管理大众的组织。很多人以为佛法是消极的,是出世的宗教,倘若引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必然导致企业走向衰败。这是一种谬见,中国可以有儒商,也就可以有佛商,佛商的价值绝不亚于儒商。当儒商成为中国企业家追逐的时髦概念之后,我认为佛商这一概念也到了应该被确认并得到发扬的时候了。r
r
对佛学与管理的感悟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不同的解读,有人问:胡老师,您怎么解读?我的看法很简单利润不是祸水,金钱不是罪恶,关键看人如何运用。用来自度、度人都是天大的好事。用佛心来做生意,就能功德圆满。r
r
佛门与商界,看似远,实相近;佛理与商道,看似异,实相通。感悟佛法精神,生菩提心,饮智慧泉。思考和解决在事业、命运和企业管理实践当中遇到的诸多困惑和矛盾,提高哲学思维能力,以求戒定慧的大境界。我们说,“管理学”是现代最时髦的一门学科,学者有学者的论点,专家又有一套说法,佛教对管理的观点又是如何?前段时间,笔者聆听了星云大师的一场佛学讲座,讲的就是“佛教管理十问”;星云大师管理理念与现代想法不太相同,想法独到,他认为「管理别人之前,先要学习给人管」、「管理别人之前,要先管好自己」,管理要重视尊重、平等、沟通,以鼓励替代命令,受管理者自然心悦臣服。r
r
星云大师旁征博引、幽默风趣,让国父纪念馆的讲座现场充满笑声与掌声,大师谈的管理层面很广,包括管事、管物、管钱、管时间、管身体,还谈到心理、情绪、脾气的管理;更以佛光山的管理为例,谈到了修行、因果的管理。星云大师谦称不敢谈管理,因为他的管理和一般所谈的管理不太一样,他说,人最难管理,但他觉得管人不够,要管自己!他认为管理不能高高在上,要彼此尊重!现代的管理讲阶级,由董事长、总经理到主任,一层一层的往下,阶级太多,他觉得不好,管理应该要平等,有平等的沟通,才会协调。r
r
看看国内的出版界,我们会发现,有二类书卖得最火:一是营销类,二是国学类。这不奇怪,从营销的角度讲,这恰好满足了人们的二大需求。一是需要剑,需要生存和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