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在明末的民间海外贸易中,白银是中外贸易主要的支付手段,在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中,外国对中国商品的渴望远远超过中国对外国物品的需求,这样贸易的外方只能用白银换取中国商品。隆庆以前,由于厉行海禁,明朝海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白银在朝贡贸易与赏赐中,无论出超或入超,数量都还不会太大。隆庆开放后,私人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这些流入中国的白银主要用来购买中国丝绸,而中国丝绸的海外市场以日本为首,其次是欧洲和美洲3。下面是明末马尼拉、菲律宾、葡萄牙、和日本四国通过民间海外贸易流入中国白银数量表4:从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海外贸易中,白银的输入数额是巨大的,据梁方仲先生估算,“由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5731644)得七十二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
f过一万万元以上”5。1元折银7钱2分,那么,在隆庆开放后的七八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l亿两左右5,我国并不是一个产银国,白银的内流增加了我国的白银储量,梁方仲先生也曾指出:“中国向来是一个产银不多的国家。自近代与欧洲各国通商以来,银的供给,大部分依赖外国的来源;本国产量,殊不重要。”6这对我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内商业资本开始活跃。拥有大量白银的商人,可以进行全国性的商业活动,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因此,在广东沿岸繁荣的私人海外贸易下,白银大量涌入中国,使当地商品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明末江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
三、明末海上贸易的生存危机及思考15世纪后,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中国在世界上的贸易地位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冲击和威胁,在金钱的诱惑和扩大贸易市场的需求下,西方殖民者不断地涌入被视为富裕之国的东方,而伴随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的隔离状态消失,海外贸易逐渐具有了全世界范围的意义,世界海上贸易不可阻挡地把隔断多个世纪的各国又重新联系到一起,所带来的后果也具有双重性。在明代海禁政策下,私人海外贸易受制于许多因素,由广东出发的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面临着政府政策的制约。在严行海禁时期,私人海外贸易是非法的,虽然到隆庆后这种海禁的局面被打破,但有限的松弛政策只是朝廷对当时繁荣的走私贸易的妥协,海禁政策依然是贯穿于明始终的一项重要的政策,为了打击私
f人海上贸易,明政府实行船引制和饷税制,政出多门,苛税繁杂,海商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