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1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九)r
r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r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r
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r
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r
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r
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今天步入“微时代”,信息庞杂r
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r
诗人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诉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r
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r
诗歌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肩负启蒙与救亡的使命,从“五四”伊始,诗人们执着于民r
族精魂的发掘。基于现代经验之上的民族精神,映射出个体担当历史的主体性行为。随着社r
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曰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r
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r
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r
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中华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r
地法象的观熙,犯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r
为诗。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r
文化发展的共同职向。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r
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r
诗性没有国界,这是诗职独募的质素,也是它在世界文化中发挥先驱者使命的缘由。r
近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r
之中。立足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r
当代汉语诗歌经验,这是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学传统r
丧失了活力,就诗歌而言,其实真正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时下,相对于庞大r
的诗人群体和诗歌产量来说,我们仍然缺少能传播到世界的卓越的大诗人,缺少震撼人心、r
经得住历史淘洗的经典诗作,这是最值得思索的。综观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莫不植r
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