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心肌损伤早期检测的生化标志物。二、HFABP的检测HFABP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蛋白质,血浆中的HFABP在反复冻溶8次后仍具有稳定的免疫活性。在80°C中其血浆标本可以保存至少2年。目前已有多种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方法可用。最早是Ock
er于1974年提出的放射免疫法,通过测定免疫沉淀中放射性比活度来定量检测FABP。后又研制出夹心ELISA法、微粒子增强的免疫比浊测定microparticlee
ha
cedturbidimetricimmu
oassay、免疫传感器法a
e
zymeli
kedimmu
ose
sor等测定方8法。近年来的全血板测定方法,是在一步免疫层析的基础上,采用具有两种相同单克隆抗体的夹层ELISA法来测定血浆中的HFABP,可在l5分钟内检测出HFABP的浓度。三、HFABP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1.AMI的早期诊断在AMI早期,许多患者表现为不典型胸痛,特别是在非ST段抬高型AMI患者中,ECG的诊
7
f断效能减弱,故生化标志物对早期诊断起到决定性作用。HFABP在心肌中含量丰富,组织特异性强,并具有与肌红蛋白相似的血液动力学特点:在AMI后3小时内升高,8小时达峰值,24小时内恢复正常,因此在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中,比临床上现行的AMI生化标志物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T
T、T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具有明显的优势。Okamoto9等对140例AMI患者、49例非AMI的胸痛患者、75例健康对照者的HFABP、肌红蛋白(MB)和CKMB进行检测并分别记录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发现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0921明显高于MB0843、CKMB0654。另一项研究对218例疑有心梗的胸痛患者检测HFABP、cT
I、CKMB,其中94例被诊断为AMI,HFABP在入院后1小时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为10010。Sei
o11等对可疑心肌缺血的129例患者的HFABP、cT
T进行检测,31例诊断为AMI。HFABP和cT
T的诊断灵敏度3小时为100和50,12小时后均为100,诊断特异性3小时为63和963,12小时为75和875,阴性预测值3小时为100和867,12小时均为100。以上研究显示HFABP是AMI后早期敏感的生化标志物,比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肌钙蛋白、CK、CKMB、MB等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在AMI发生后3h内检测HFABP可以有效的排出非AMI患者。2、AMI后再梗塞的诊断AMI后再梗塞是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尚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如:cT
I、CK、CKMB血中的浓度要持续数天才恢复至正常,不能早期发现AMI后再梗塞。HFABP在AMI发作3h内超过阙值,达峰值时间短,并在12~24h内由肾脏完12全排除回落至基线。Va
1995和Clatz等的研究显示AMI发生10小时后通过连续检测血HFABP可以早期发现心肌再梗。由于HFABP独特的血液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