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的规则”,就获得了经书面词汇转换为口头词汇的工具,从而可以顺利阅读。汉字作为以表意为主的非拼音文字,不存在真正的形音转换规则,生字障碍对汉语儿童早期阅读的影响尤为严重。为此,人们常常把拼音作为促进汉字形音转换的工具。拼音可以为一种线索工具,在儿童已有音义联系的基础上,为字形提供语音信息,顺利通过词义,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儿童克服阅读困难。也可在阅读理解等测验情境中作为线索工具,提高儿童的成绩。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与全文注音和全无拼音条件相比,不同能力水平的儿童在生字注音条件下的学习效果不同。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借助多种渠道获取语音信息,如认真听讲、借助图画或文字信息进行推测等,对拼音的依赖很小。而能力较差的学生过于关注是否顺利读出字音,而不关心语音信息来自字形还是拼音,相比之下,读拼音是一种他们更为熟悉、省力的捷径。
开学初,我们对本校的教学小学语文的15个教师和14个班级共986人就拼音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答卷调查,在对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得出如下结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教学活动中都忽略了学生语音上表达上的正确与否,甚至教师自身都存在因方言习惯而表达错误的许多情况;通过对学生的测查,发现小学生对汉语拼音掌握情况很差,一年级的学生刚学完拼音勉强能运用拼音识字和阅读;其他年级的学生就存在较多问题:如对已学的汉语拼音完全遗忘的情况占调查学生的8左右,能拼读较简单的音节的学生占到80左右,这就表明,学生对拼音的学习很肤浅,没有引起重视。在另一类调查学生汉语拼音掌握程度的测试中发现:学生掌握边鼻音、平翘舌、前后鼻韵音以及像三拼音节、整体认读音节、轻声、儿化、变调等拼音的发音规则都容易拼读错误,而在给音节正确标调、为汉字注音上,在测试中全校师生完全正确的人数不到调查人数的5。调查表明强化教师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提高教师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认识,优化拼音教学活动势在必行。(二)研究的基础
f(1)开展专题理论学习,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和理解“拼音教学策略
研究”的重要意义
(2)坚持走近学生,走近课堂,走近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
现状,促进教学的发展。
(3)重视课题组的成立和建设,切实抓好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结
合实际,开展展示课、示范课、研讨课的观摩,认真说课,评课,及时反馈,
进一步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
(4)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