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保肝药物分类一、维生素及辅酶类:1作用机制:促进肝细胞能量代谢,保持代谢所需各种酶的正常活性。2代表药物: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3mg,维生素B215mg,维生素B602mg,烟酰胺10mg,泛酸钙1mg)及辅酶A等。3注意:脂溶性维生素剂量大时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一般不用。二、必需磷脂类:1作用机制:1)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促进肝细胞膜再生,协调磷脂和细胞膜功能,降低脂肪浸润。2)可以分泌入胆汁,改善胆汁中胆固醇和磷脂的比值,增加胆汁成分的水溶性,预防胆结石形成。3)能明显改善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跨膜过程,增加磷脂依赖性酶类的活性。4)高能量的必需磷脂分子与肝细胞膜或细胞器膜相结合,能为患病肝脏提供大量的能量。2代表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1)口服或静脉给药均吸收迅速,经肝代谢,大部分为机体利用,代谢物自尿排出。2)注意:本品含苯甲醇,禁用于新生儿,妊娠前3个月慎用。极少数过敏。3)常用剂量:口服:2片tid餐后服用,静脉:2040mld,以不含电解质溶液稀释。维持量均减半。三、解毒保肝药物:1还原型谷胱甘肽(泰特、阿拓莫兰、古拉定、松泰斯、绿汀诺、双益健)1)作用机制:还原型谷胱甘肽与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结合,对抗氧化剂对巯基的破坏,保护细胞中含巯基的蛋白和酶,对抗其对脏器的损伤。此外还能促进胆酸代谢,有利于消化道吸收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2)注意:本身主要在肝脏合成,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不能与VitB12、VitK3、抗组胺药、磺胺、四环素混合。无明确不良反应和用药禁忌。3)常用剂量:口服:50100mgtid;静脉:6001200mgd,分12次。2硫普罗宁(凯西莱、同达瑞)1)作用机制:提供巯基,解毒,抗组胺,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2)口服易吸收,肝脏代谢,大部分由尿排出。3)不良反应:过敏,消化道反应,味觉异常,蛋白尿,粒细胞减少。4)禁忌:过敏,重症肝病、肾病,妊娠及哺乳妇女;慎用:儿童,应用青霉胺有严重不良反应者。5)常用剂量:口服:100200mgtid本品宜饭后服,多饮水。3青霉胺1)作用机制:可以络合重金属,形成稳定的水溶性物由尿排出,用于重金属中毒及肝豆状核变性(wilso
病)导致的铜在组织中的沉积。2)肝脏代谢,大部分由尿排出。3)不良反应:过敏,消化道反应,味觉异常,蛋白尿,粒细胞减少等。4)禁忌:过敏,重症肝病、肾病,妊娠及哺乳妇女,系统性红斑狼疮。5)常用剂量:每日5001000mg,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