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现状与若干对策
【摘要】国有企业经营者是帮助国有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人力资源。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低效问题已经成为国企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振兴国有企业角度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经营者;对策国企经营者是一种经过高成本教育和工作砺炼而培养出来的具有经营秉赋的特殊人力资源,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是决定生产资料的配置形式和利用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成为国企最为稀缺的战略性核心人力资源。为了获取和开发经营者这种特殊人力资源,必须确立和保护国企经营者阶层的独立利益,充分尊重国企经营者劳动的特殊性和价值的高端性,建立健全一套有效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
摘要: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缺乏一种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大锅饭尚未完全打破,平均现象及靠点混日子普遍存在;奖金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变成了附加的工资,这些状况明显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当急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灵活高效的的激励机制,因地制宜地运用各种激励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激励,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最终赢得企业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激励方法
【现状】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
国有企业当初是国营企业,其含义是全民所有、政府经营。政府不可能直接经营企业,是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国家部委或地方政府)来委托(实质任命)给企业经理来直接经营。这就产生了双重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国家把企业委托给了政府,政府又把企业委托给了经理,出现了国有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两权分离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在观念上,我国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大多被看作国家干部而不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经营者,这种思维定势延续至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个国企经营者的真实思想可能与一个市场中的普通商人相差无几。他既可以把企业经营好实现政府规定的任期盈利指标并且为企业留下足够的发展后劲也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或采取短期行为在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冲突时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依据;或加大在职消费建立小金库甚至收受贿赂贪污腐败。近几年来媒体所披露的纷纷落马的某些企业家,大都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厂长、经理。发生在褚时健等人身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