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才能作出客观判断。所以,作为新课改重头戏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情景和教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忽视教学方法与知识要求的内在联系,把课改实验打造成一项“形象工程”,那么,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话,当前推行的课改实验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初衷。因此,新课改并不是要寻求一种先进的标准教学范式,而是要求每一个老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地反思过往的教学模式:是否抹杀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是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是否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培养的对象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否实现了过程与结果的优化结合?一句话,就是要反思我们如何教学才能够回应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教学实践本身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教育在探索中前进,是新课改真正的内涵。同样,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但并不是一项“新发明”,而是对过去原有课程的批判继承。换句话说,新课改不是要对过去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进行全盘否定,而是既弘扬过去的优秀实践,也改进过去的偏差和不足,同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升华。因而,新课改的推行需要每一位老师揉合自身对教学已有的科学认识
f和有效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逐渐把外在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新课改才能有真正的意义。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尝试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能停留在一句口号上,要把其落到实处,就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应结合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综合性、针对性等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念。这套理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根据这种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和总结出以下几种具体的做法,以供同行参考和指正。1、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这一做法主要针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特点而提出来的。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模块为载体而建立的立体网络,思想政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