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系统研究外国史地的巨著。3张穆:《蒙古游牧记》、何秋涛:《朔方备乘》、姚莹:《康纪行》、王韬:《法国志略》、《扶桑游记》、黄遵宪:《日本国志》、徐继畲:《瀛环志略》、梁廷:《夷氛闻记》、夏燮:《中西纪事》。第六章.中国近代史学的演进190019491梁启超:新史学。中国传统史学“四弊二病”:①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②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③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④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⑤能铺叙而不能别裁;⑥能因袭而不能创作。2王国维:《观堂集林》,“二重证据法”、“古史新证”。3陈垣“古教四考”:《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袄教入中国考》、《摩
f尼教入中国考》。目录学、年代学、史讳学、校勘学、史源学。4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考》、《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以民族为本位的关于中国思想文化演变历程的论述。第七章.中国现代史学的深刻变革和历史学的理论建设19491“五朵金花”:①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问题;②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③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⑤汉民族形成和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春秋笔法”一种作者不直接发表评论,但却通过特定的文字来表达作者的价值判断和感情色彩的写史方法。《春秋》在撰述上的特点,一是“属辞比事而不乱”,“属辞”就是讲究用词,连微文辉。例如记人之死,因身份的不同而有薨、崩、卒、死等不同表述。这种严谨有序反映了孔子对有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二是在撰述上言少意明、意义深远,表达婉转而又顺理成章,直言其事而无迂曲,能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春秋笔法”使作奸之人受到历史的批判。《春秋》孔子所修的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编年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记载了鲁国242年的重要史实,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梁传》三部书被称为“春秋三传”,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左传》又称《春秋左传》或《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左丘明所撰。《左传》以《春秋》为纲,博采各国史事,编次成书。《左传》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悼公四年,对东周王室和各主要诸侯国的盛衰兴亡,对春秋时代的重要政治和军事活动,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此外还保存了一些夏商西周的事迹和传说。《左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