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绝密★启用前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语文(第四模拟)命题报告【命题依据】本套试卷以对2018年高考《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及所附题型示例的细致研究为基础命制而成。【学科素养】①选材体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素养。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琵琶武曲的发展历史,关注民族音乐传承;古代诗文阅读部分,考查对古文、诗词的识记和理解,引导考生了解中华历史和文化。②命题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论述类文本读和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命题加大了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含量,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引导考生发现美。【亮点试题】第5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往往会考查对主要人物形象的鉴赏,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的鉴赏,提示考生关注小说次要人物的作用。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琵琶武曲兴起于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的大迁移进一步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原音乐传承秦汉传统音乐并融合国内各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形成了以汉族音乐为中心、包含多民族音乐特征的音乐文化。这时期的琵琶种类繁多,既有汉民族固有的秦琵琶和汉琵琶,又有发源于西亚、于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的曲项琵琶和五弦琵琶。据考证,曲项琵琶约在公元350年前后传入中国北方,并于公元551年前传到南方。曲项琵琶具有拨弹音量大和表现力丰富的特点,演奏的琵琶曲以描述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曲调悲哀凄凉,并保留了西域音乐原有的粗犷风格,可以说是琵琶武曲的最初形态。琵琶武曲在隋唐最为繁荣。琵琶成为隋唐燕乐的主要伴奏乐器。隋唐时期,特别是唐贞观至开元的百余年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高度繁荣。由于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开放政策,优秀的外来及国内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原大地得到广泛吸收和充分发扬。曲项琵琶在唐代歌舞音乐中倍受人们喜爱,此时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但形制有了改进,曲目更加丰富,而且涌现出大批琵琶演奏家。值得一提的是,“琵琶”一词在唐代成为了曲项琵琶的专称。通过大量吸收外来和国内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精华,并与汉民族固有的传统音乐文
f化相互交融,唐代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即我国音乐史上著名的“燕乐”。据《辽史》载:“右四旦二十八调,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可见,琵琶业已成为燕乐乐队中独领风骚的的主奏和领奏乐器,其演奏艺术得到高度发展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