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带领学生认识自然。让学生走向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不仅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等情感。(3)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带领学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抓住那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而又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自我,形成对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4)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整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不仅使学生领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发现和探究课题的过程中,综合地、相互联系地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也使得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三、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采取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研究,每一个研究小组一般由38名学生组成,每位教师可指导2至3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要求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到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
3
f协作互补。原则上,在同一时间内,一位学生只参加一项主题活动。四、研究性学习实施程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实施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总结阶段(表达交流阶段)。2006年秋季起,在我校高一、二年级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116周19周: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1114周:确定学习主题,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立题、开题,制定活动方案;1516周:中期交流,分享心得;(1)研究性学习通识培训由23名教师开设。(2)主题实践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核心。主题开发可以是学校根据自身周边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