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屏东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年)(以下简称《方案》)中规定的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的一门必修课。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个部分。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重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一、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分阶段目标:高一(初步)了解、尝试、体验、反思探索、体验、升华、完成研究,初步掌握方法、技能
高二(提升)
高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提出研究的问题,了解并初步掌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尝试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自己学习的乐趣。高二、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原则1、开放性原则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的态势。
1
f学习内容是开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学习空间是开放的。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活动、体验的作用。学习地点不再限于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而是要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实地勘察取证、走访专家、通过网络搜集信息等。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是开放的。学生可针对不同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学习形式,如问题探讨、课题设计、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方式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被动发展到主动,从封闭发展到开放。收集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学生不再单纯从课本和参考书获取信息,而是从讲座、因特网、媒体、人际交流等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师生关系是开放的。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指导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