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模式探索
作者:张亚男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5期
摘要: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尚在起步阶段,但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诉求不断提高,加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的资源与优势,高校与社区二者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诉求,本文旨在探索“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机制”的模式构建。
关键词:社区心理服务高校服务社区心理健康
高校利用自身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经验与社会资源,服务当地社区心理建设,有利于提升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我国当前的社区心理服务工作不容乐观,居民对社区心理服务的认知度较低,需要建立高校社区心理建设网络化体制,在社区心理服务建设的制度规范化、工作完善化、运行多样化等方面开展使高校社区心理服务联动模式。
一、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发展困境
主要问题:制度人员服务内容
我国的社社区心理服务虽然现阶段已经得到了国家社会人民的广泛关注,也开展了一定的活动,但总体来说呢,仍然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没有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支持,缺乏专业的从业人员,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途径相对单一等问题。
1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
我国虽然出台了一些关于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水准的的指导性政策,没有建立心理服务体系制度的相关文件。心理健康服务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有缺乏有必要的保障。国家是开展社区心理服务的有力支撑,没有国家在政策上法律上经费上的支持,来社区心理服务是难以顺利。有效的开展。
物质保障主要指在社区心理服务当中,当地的政府予以社区心理服务工作方面的经费支持,目前我国对社区心理服务的资金投入较少,没有相关的专项资金予以保障。
精神保障是指在社区心理服务的过程当中,当地政府对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关注及舆情支持等。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开始注重心理健康,但政府对其宣传力度较少,未引起居民的广泛关注。
2缺乏专业人员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包括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资质及经验。但纵观我国仅有不足3万精神科医生,5000余名心理治疗师,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心理咨询师也不足3万人,专业人员与居民的比例是约为1:40000,远不及国际平均水平,且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更多停留在形式上。很多心理服务工作是由兼职人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