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公众意志,这是绝难成为将来社会上合格的公民的。《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陶先生说得明白,学生自治是为了今后他们成为公民参与国家共治奠定基础,有公民自治方能有共和国的共治。那么,自主发展教育为什么变成了为自我中心教育呢?究其根源还在学校管理者身上。如果学校管理者能更多的去关注教育的过程,
f而不是去关注结果;如果学校管理者能不断将对教师、对班主任、对中层干部的数据量化式结果考核转化为对他们工作的过程考核;如果学校管理者能能脱下管理者的外衣,引导教师民主共治学校、共研教学、共进发展,那么学生自主管理必将在学校民主管理氛围下真正开展起来,学生在这样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才能真正的体现天性,张扬个性,快乐成长,并在此基础上成为自我发展、终身发展、与人合作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合格公民。教师应当成为快乐的教师教师应当成为快乐的教师让学生快乐成长必先要有一支快乐的教师队伍。而现如今,很多教师把教育的快乐理解为毕业生回到母校向他们表达问候,理解为教师节收到到一张张贺卡,他们的“乐”是建立“苦”教的基础上,不少教师在年终述职时常写到自己如何如何苦干,写到自己如何如何舍小家为大家。这诚然是真实的,但让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悲哀这种真实反而显示了一些教师不会教。为何不会教呢?为什么教得苦呢?这实际是对真正的治学、治教认识还不够深刻啊!虽然今天,不少学校管理者大力提倡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有源泉活水,但实际现今初级中学的教师还是把学习当成了资料的收集,把备课当成了资料的整合并提取所需的过程,好像不断的搜集资料就能拥有源泉活水。一些教师也非常注重与学生互动,以求教学相长,但这种互动无非是学生搜集掌握的旧知识对教师搜集掌握的旧知识的补充。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教会了学生“查字典”式的学习。由此来看,我们不能发现一个问题:总是面对“陈旧”,
f一味的去“捡”知识,怎么可能会快乐呢?“教”得很苦,“学”会很“乐”吗?如此这般,教学只能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了”,这与新课改理念难道不相悖吗?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清晰地阐释:“教育界无限枯寂的生活,那是因为当事的人,封于故步,不能自新所致。“时常研究”学问,就能时常找到新理,这不但是教诲丰富,学生能多得些益处,而且时常有新的材料发表,是做先生的一件畅快事体。”由此看来,陶先生所谓的畅快事体就是教师对教学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