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特点。3、背诵并积累名句。4、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二、教学重点感受、品味诗歌意境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熏陶而有所感悟,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高鉴赏能力。四、教学时数:7课时五、教学方法:点读法六、教学过程导入: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其一)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博得后人广泛的称赞。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对于这些高度的称誉,杜甫是当之无愧的。2关于作品:《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公元766年大历元年55岁旅居夔府时的作品。这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写这组诗时,离开安史之乱的爆发755已十一年。3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2律诗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讲解法探究法
1
f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5绝句: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4诗歌鉴赏指要1基本要求:鉴赏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