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落实办学理念的具体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人没有理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前进的路标和行为的指南”。校长要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是校长对办学最高境界的追求。办学理念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是校长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它决定校长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可见,校长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办学理念是办学实践的内在动力学校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一旦形成,办学理念就将渗透到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质量及其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符合实际的办学特色。集中鲜明的理念是立校之本。对一所学校而言,办学理念就是“学校之魂”、“管理之魂”。
为提炼优化办学理念,明确中小学办学目标,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指导教育工作实践,全方位提升办学质量,最终形成学校的特色和品牌,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办学理念是教育理念的下位概念,从内容来说,包括学校理念、教育目的理念、教师理念、治校理念等;从结构来说,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等要素;从特征来看包含如下几点:第一,导向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必须表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核,即回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在教育方针已有明确的表述,所有的办学理念都应该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指导学校实践达成这一目标。第二,精神性。办学理念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反映学校成员对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理性认识,应该最容易被教育实践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其表述必须简单、明确,没有歧义、无须加以特别的解释。第三,独特性。作为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对象和学校特色等情况。例如,小学和中学,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有所区别。第四,渗透性。办学理念应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它不但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式。第五,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应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而不能变来变去,随意地“升华”,频繁地花样翻新。以上这五个特征也可作为判断一种办学理念是否先进的标准。
1、教育的改革与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
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创新,意味着人们将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认识教育现象,以新的范型重新把握和建构教育体系,以新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