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减少重复抽检等问题,促进农资连锁经营跨区域发展。
7
f二、我国农资物流配送中心面临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资物流配送,构建现代农村流通网络,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但由于农资物流配送中心进入中国农资流通领域的时间还不长,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⑴、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大多是通过行政部门逐级调发的形式,基本上没有面向最终客户,特别是省、市一级的供销社所属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其销售的产品往往经过若干级经销商最后才到农户手里,这就造成了流通环节多,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3040,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⑵、配送率低,只“送”不“配”的现象十分普遍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农资供应物流业,基本上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经营范围较窄,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多只是“送”而不“配”。即使配送只作送货上门,配送率也很低。我国连锁企业配送率一般只有6070,差的仅有30,甚至更低。⑶、流通的方式陈旧,调度管理难度大传统农资供应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仓储基础上的调拨,由于目前农资仓储容量不足,库点分布不科学、不合理,规模小,且仓型与机械装备水平低,导致资源配备有限,有些农资从采购到终端需要多次储存。加以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线路短少,农用专用线配备欠缺。据估计,农村机动力运输量约只占总运输量的20,不能适应农资运输的需要,这些状况造成统一调度管理难度大。⑷、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降低了物流效益目前,农资信息网络不健全,配送操作大多仍停留在半人工化状态。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信息化手段不能适应需要。农资标准化程度低,不少产
8
f品的分类、分级、分等大多凭人工感觉,误差过大。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都没有统一标准,难以统一操作,给农资的储存、运输和加工造成一定困难,降低了物流效益。⑸、农资管理主体繁多,市场秩序混乱农资管理主体分散,多头操作,难以应对,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随着上世纪90年代末农资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国家原在农村建立的农用生产资料服务体系正逐步退出或转变,个体经营户迅速崛起,而管理工作又没有及时跟上,目前其流通状况令人担忧。农村市场常常成为假冒伪劣农资的倾销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