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位置相对是比较固定的,一般有三种情况:首现式(出现在开头,一般是开头三句中某一句)、中嵌式(位于段落中间,且一般有“但”、“因此”、“所以”、“另一方面”、“与此相反”等总结性、过渡性的标志)、尾现式(在段尾,一般也有“总之”、“总而言之”、“所以”、“因此”等总结性的标志。)考点3对说明性语段的概括:
说明性语段和新闻及议论性语段大不相同,但它往往也有明确的领起全段或总结全段的语句。我们虽然不能像概括新闻和议论性文段那样迅速地抓住导语或中心句来进行概括,但我们可以很快地抓住“说明的主要对象”来进行迅速而又准确的概括。这种“说明的主要对象”,一般说来是在全段所有句子中的主语部分出现最多的概念或词语。考点4对叙事性语段的概括:
这里所说的叙事性语段是区别于新闻的叙事性语的常规意义上的语段。这类语段概括要抓住叙事的两个要素:人物(对象)及其行为,事件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对此进行概括即可。考点5对新闻的概括:
新闻以叙事性文体为主,一般由标题(副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部分构成。由于要考查考生对整个新闻中蕴含信息的把握,所以,它一般不加标题和结语。剩下的只有导语和主体了。那么,如果题干要求概括其“主要信息”时我们既要注意导语,又要注意主体,而当它要求我们“用一句来概括……”或者“概括成一句话……”时,如果有导语的话,我们一般情况下只用关注导语就可以了。因为导语本身就是对整个新闻事件的概括。主体(一般是第二段)就不用去管它了,它写得再长也没有多大用处。只是干扰我们的注意力罢了。而导语的一般位置在时间交代和背景交代之后,而且一定是出现在第一文段内的,如果只有一段,我们一定要找到“谁(或者什么事)”然后回答“干了什么(或者怎么样)”(回答一定要具体,千万不可含糊其辞,但也不必太具体。否则后面新闻主体便无话可说了。)千万不要到后面的段落去找。如果有字数限制的话,只用抽取导语的主干和少量必要的修饰限制成分就可以了。考点6下定义:
这是与上面所有概括都不尽相同的一种概括形式。它主要针对说明性文字。但由于一般情况下题干所指示的对象都很明确,所以我们不用再去下力气找“对象”,而只用把对象的所有属性都找出来,再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排列出来就可以了。一般的方法是:①确定主干句。②把归纳出来的对象的所有特性按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插入相应的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定义的基本要求是要周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