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
2NA,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主要从物质结构、水解、转移电
子、可逆反应等角度考查,本题相对比较容易,只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对,平时多注意这方面的积累。白
磷的结构是解答的难点,注意与甲烷正四面体结构的区别。
6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NaCO2二次电池。将NaClO4溶于有机溶剂作为电解液,钠
和负载碳纳米管的镍网分别作为电极材料,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ClO4-向负极移动B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3CO24e=2CO32-C
D充电时,正极反应为:Nae=Na
【答案】D
【解析】分析:原电池中负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阳离子向正极移
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充电可以看作是放电的逆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放电时是原电池,阴离子ClO4-向负极移动,A正确;
B电池的总反应为3CO24Na
2Na2CO3C,因此充电时释放CO2,放电时吸收CO2,B正确;
C放电时是原电池,正极是二氧化碳得到电子转化为碳,反应为:3CO24e=2CO32-C,C正确;
D充电时是电解,正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作阳极,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反应为2CO32-C-4e=
3CO2,D错误。答案选D。
电解:本题以我国科学家发表在化学顶级刊物上的“一种室温下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二次电池”为载体
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掌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充电与发电关系
的理解。本题很好的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爱国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7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f编号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配制04000molL1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
A
的NaOH溶液
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
O4溶液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
D
的影响
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B根据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结合溶液颜色变化分析;C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据此解答;D根据双氧水与亚硫酸氢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分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