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湖南省2013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重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的孟子。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描述性、纲领性定义。活动是界定教育的起点。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的机构,进行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的特征: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系统性)、专门性、相对稳定性。终身教育思潮: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6)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的教育过程。2、教育的形态1)划分依据(1)教育正规化程度: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实施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3)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2)不同教育形态的特点(1)非形式化教育: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2)形式化教育:定型的实体化教育(3)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典型表征是学制的建立。(4)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陈述了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主张非学校化观念重要体现是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非制度化教育思想
1
f3)学校教育特点:可控性(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专门性(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有专门场所和设备;学生以专门学习为己;任)相对稳定性(师资、场所、对象、内容、方式方法等;校园文化)4)家庭教育特点: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个别性。;5)社会教育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适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6)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是对学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