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率为“0”损益平衡点为:500万元/022,500万元,亦即该超市每个月要做2,500万元之营业额才不会亏本。
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家超市在商圈调查时,估计每个月可做3,000万元之生意,而该超市估计的费用支出每月需600万元,则其平均毛利率必须控制在600万元/3,000万元20%,才算平衡,亦即毛利率如低于20%则会产生亏
f损,高出才有利润。
而此损益平衡点需要的毛利率,就是我们最简单的订价基准。如某项商品,其进货成本是80元,我们预定的毛利率是20%,则该商品的售价应为100元,则可采用下列:
售价购入成本÷(1预定销售毛利率)80元÷(102)80÷08100
若改用传统的成本加二成的算法,则可能得出来的毛利率会降至1667%,其算法如下:80元80×20%801696元;其毛利率变成96元80元÷96元1667%而非20%。
商品计划人员在为商品订价时,一直要在脑海里存有这个订价目标,碰到竞争或消费者无法认同这个加价率而必须削价时,一定要想办法提高其他敏感度较低的商品的售价或降低进价,以弥补亏损。总之,整体的订价目标要高于损益平衡所需的毛利率目标,才能获取利润。
二、确认真正的成本
要找出商品真正的原价,首先必须对“步留率”有所了解。步留率源自日本,由于中国尚未找到较合适且足以诠释其意义的用语,在此只有先予延用。所谓步留率大多用于生鲜食品,意指生鲜食品经处理后,可贩卖的部分与原有全部之比率。例如:100公斤的高丽菜,经去外叶后,所留下来可以贩卖的只有80公斤,则80÷10080%,其步留率就是80%。
超市各部门的经营者,都必须对蔬菜、水果、鲜鱼、肉类之步留率有深入的了解,如此,在订价时才不会出错。步留率虽然亦参考相关单位或同业,但在经营的过程中,仍要不断的印证。例如:我们每天都要卖吴郭鱼,只要我们了解进货
f时的数量,在去鱼鳞、鱼肚后,再加以过磅,假设处理前的重量为80公斤,处理后剩65公斤,则步留率65/80×100%8125%
经过一段时间之总计后,我们可算出其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就是我们算出原价的依据。如上述的吴郭鱼例子,80公斤的进价花了2000元,进价每公斤为2000元÷8025元,但实际上我们可以卖给消费者的只有65公斤,所以我们真正的原价是2000元÷65公斤3077元。
如用步留率求出原价,则其公式为
原价进价÷步留率25÷081253077元,通常我们在每日进货后,都一定要先将进价换算成原价,如此才不会在设定卖价时亏本。
至于干货,很多厂商为促销其商品,也有很多折让办法,例如某碳酸饮料,每箱24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