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14环境资源法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自然资源补救制度第五章第五节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第五章第一节
3、风险预防原则
第三章第三节
4、环境问题的分类第一章第二节
5、污染物排放税费制度第七章第三节
6、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第五章第一节
f34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14环境资源法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
考答案及解析
1、自然资源补救制度答题思路:属于比较生僻的知识点,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达上。最好将各个知识点阐述的丰富一些。概念:自然资源补救制度,是指按照自然资源管理法的规定,对因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自然资源的损害和破坏,要求开发利用者必须以补救自然资源的损害为实际内容的一项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内容:1、补救的内容:是以实际行为为补救资源损害,而不仅仅是补偿,尤其是在补偿不能恢复资源损害时更是如此,具体的补救内容因资源的种类而有所不用2、程度:以能否有效补救资源所受损害及其实际履行的可能性为界限。一般要求大于损害的责任范围或者在保护资源有效利用和有力影响的责任范围。在资源补救责任的履行结果不可能大于所受损害的情况下,应规定能保证资源有效利用和有利影响的责任范围。3、主体以及责任代位自然资源补救责任的产生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非资源权属主体的资源侵害行为,另一种呢,是基于资源权属主体的资源补救义务而产生的资源补救责任。对应的补救责任也分为两种,因缴纳补救费用或因赔偿而产生的责任代位。以及因为时间关系而产生的责任代位。另外还有可能产生因为一定的自然原因和技术原因等法律事实,也可以产生资源侵害。4、执行的原则。不得落空原则,在设定资源补救责任时候,应使责任的承担最终必有一定的主体,责任主体包括行为主体或者法律事实相关主体、权属主体、资源专门行政主体。实际履行原则,资源补救责任在制度上强调资源补救的实际结果,不得以其他方式代替补救内容的实际履行。完整履行原则。资源补救责任的范围应符合法律规定的数量和质量。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答题思路: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达上即可。注意对制度的内容回答尽量充实。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特点:预测性和综合性。原则:客观、公平、公开;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影响;结论要为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