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A.近因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宽大效应)。
21.卡茨(D.Katz)于1960年提出了有关态度形成与改变的(A.功能理论B.三阶段理论C.社会判断理论)。C.学校的班级
D.学习理论
22.下列属于非正式群体的是(A.机关的科室
B.集邮爱好者协会
D.工厂的班组
23.心理学家雷维奇(PLewicki)通过利用“雷维奇人际关系测量游戏”方法对一千对夫妇进行研究,把人际关系归纳为(A.5B.6C.7D.8)种类型。
(三)名词解释1.再社会化
2.社会角色
3.归因
4.基本归因错误
f5.社会认知
6.刻板印象
7.自我实现的预言
8.社会比较
9.社会态度
10.利他行为
11.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12.责任扩散
13.攻击行为
14.社会影响
15.群体思维
16.去个性化
17.群体极化
f18.偏见
19.从众
20.服从
(四)简答题1.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2.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3.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4.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5.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
f6.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
7.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9.什么是从众?为什么会产生?
10.简述自我概念是通过哪些渠道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11.在说服他人改变态度时,发起者(说服者)的哪些特性会影响说服的力度?
12.简述从众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f(五)应用分析题1.有一则新闻报道如下:2003年5月15日下午在广州白云区京溪路,一名来自湖南的16岁少女光天化日之下被一男子调戏,少女不从,该男子找了一把刀,当着20多个围观者的面,对她狂砍8刀,围观者竟无一人上前制止。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2.阿尔贝施佩尔是希特勒的首席顾问,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围绕在希特勒周围的官员唯唯诺诺,即使希特勒提出了最野蛮的、毫无人性的决策,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提出异议。请用学过的内容分析、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f3.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群体内的各个成员间可能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很多事实表明,不良的竞争常常会两败俱伤,相互合作常会产生双赢的局面。请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您自己的经验来阐述:(1)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有哪些。(2)怎样做更有利于群体成员间合作的形成。
4.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72秒爆炸,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经过深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