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绩效表现与组织战略目标的关联程度。
最近的评估指出,全世界排名前1000名的企业中,约60的企业正在使用或正在试用平衡计分卡。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迫使企业去寻找提升效率与自身能力的方法,这也是企业考虑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深远意义所在。
关键性衡量指标通常情况下,平衡计分卡将关键性衡量指标按下列方法分类:结果性指标和驱动性指标;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
结果性衡量指标说明了组织执行战略的实际成果,如质量提升、收入增加等等。结果性衡量指标例如利润,是衡量组织有效执行战略的程度的体现,因此是“滞后指标”。相反的,驱动性衡量指标则是“领先指标”如循环周期,它显示了过程中的改变并最终影响了产出。尽管结果性衡量指标仍然是平衡计分卡中的重
f要部分,平衡计分卡还是更注重于驱动性指标,因为驱动性指标可以衡量即将产出的结果。
在过去,财务指标是被最广泛运用的一项绩效衡量指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资产回报率ROE、利润率等等。企业已经开发出非常复杂的系统用来衡量企业的财务表现,而作为重要性越来越高的非财务指标,却不能够用这套系统来衡量。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一些大型企业如Pa
AmIBMXerox都是各自行业的领先者,他们使用财务衡量指标体系,并且都取得了出色的经营业绩。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这三家企业在各自行业中领先者的地位都被取代了。非财务指标如质量、顾客满意度和创新等已变得越来越重要,竞争者看到了这一点并逐渐重视这一点。Pa
AmIBM和Xerox却仍然专注于不能发现其它问题的财务指标,如ROE等“滞后指标”,等到他们发现自身企业的问题以后,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也可以在平衡计分卡中使用。企业必须保持其内外部的平衡,如外部客户满意度与内部员工满意度。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其内部及外部指标。有可能企业内部指标表明企业运作良好,而外部指标的表现却恰恰相反。
平衡计分卡的不足
f运用平衡计分卡的难点在于试图使其“自动化”。平衡计分卡中有一些条目是很难解释清楚或者是衡量出来的。财务指标当然不是问题,而非财务指标往往很难去建立起来。
确定绩效的衡量指标往往比相象的更难。企业管理者应当专注于战略中的因果关系,从而将战略与其衡量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尽管管理者通常明白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与财务表现之间的联系,平衡计分卡却不能指导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绩效,从而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
当组织战略或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