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来实现,执行模块的功能或与模块交流信息必须且只须通过调用公有接口来实现。
内聚是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联度,而耦合是模块间的依赖程度,在模块设计时应做到强内聚,弱耦合。
223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在算法设计时我们主要要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考虑软件的效率。时间与空间的优化也应该采取折中的方式。
224用户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应从合适性、风格和广义美上着手。做到吸引眼球和谐,才能吸引客户。
f23程序设计
本节主要讲述了编程的一些小注意事项,需养成良好的编程规范。1、命名约定(1)宏定义用大写字母加下划线表示,如MAX_LENGTH;(2)函数用大写字母开头的单词组合而成,如SetNameGetName;(3)指针变量加前缀p,如pNode;(4)BOOL变量加前缀b,如bFlag;(5)i
t变量加前缀i,如iWidth;(6)float变量加前缀f,如fWidth;(7)double变量加前缀d,如dWidth;(8)字符串变量加前缀str,如strName;(9)枚举变量加前缀e,如eDrawMode;(10)类的成员变量加前缀m_,如m_strNamem_iWidth;2、使用断言:使用assert函数可以追踪断点,检查程序是否有出错。3、
ew、delete与指针:在C中是malloc与free,在申请内存后,要记得释放。要防止指针指向已释放的内存。4、使用co
st:co
st可定义有类型的常量,可确保此常量不被改变。5、不要将BOOL值TRUE和FALSE对应于1和0进行编程。
24测试与改错
241测试
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而不是为了说明程序中没有错误。测试可分为α测试和β测试。α测试是公司内部人员进行的测试,其中开发人员要做白盒测试,就是已知各模块的结构进行单步调试,而测试小组要做黑盒测试,主要是看模块接口是否正确,输出结果是否正确。β测试是请用户过来试用,发现在试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交测试报告。
242改错
在发现错误之后需要及时大胆得修改,但是修改之后还要重新测试,以免引入新的错误。
25维护与再生
251维护
软件维护划分为主要的三类: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1)纠错性维护。由于前期的测试不可能找出所有潜在的错误,用户在使用软件时仍将会遇到错误,诊断和改正这些错误的过程称为纠错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由于新的硬件设备不断推出,操作系统和编译系统也不断地升级,为了使软件能适应新的环境而引起的程序修改和扩充活动称为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在软件的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还会不断提出新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新的需求而增加软件功能的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
f252再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