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历史数字档案馆的调查与分析中国第二历史数字档案馆的调查与分析
数字档案馆将原有的以纸张为载体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和利用,是传统档案馆功能的延伸。数字档案馆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态的信息,信息存储和利用不受地域的限制。在数字档案馆中,可以开展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和利用等各项业务,同时也能开展电子商务、信息咨询、业务培训、探索争鸣等学术交流。数字档案馆同时也能把包括多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的数字化、存储管理、查询和发布集成在一起,使这些信息得以在网上传播。数字档案馆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数据库信息技术,在图像检索、视频点播和文献资料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检索方案。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促进国家信息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现代信息服务的现实需求。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调研、立项、论证、软件开发、平台构建、资源准备、系统试运行、项目验收、运行维护等诸多环节,需要各业务部门、档案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共同参与,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为了进一步对数字档案馆进行调查与分析,现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为例,进行研究。和其他档案馆不同的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保管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各个中央政权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国家级档案馆,成立于1951年2月,原名南京史料整理处,隶属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64年改隶国家档案局,并易现名。馆址在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馆内设有保管部、利用部、整理编目部、编研部、民国档案杂志社、技术部、计算机中心和全国民国档案目录中心等业务机构,专门从事民国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整理、编目、接待利用和编研出版等工作。馆内备有摄像、照相、复印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以及多种检索工具。进入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九个大字。网站具体布局为:馆长致辞、档案馆介绍、查档指南、馆藏精品、馆藏简介、史料出版、档案展览、学术研究、档案征集、民国春秋、民国旧影、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民国档案》杂志。档案馆介绍:介绍了本馆的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