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3课时《登高》一、新课导入: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这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你听了这篇小散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明确:凄清、悲凉。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走进杜甫,走进被人称作“古今七言律第一”的《登高》。二、朗读诗歌找一名同学朗读诗歌,听朗读带,齐读三、走进诗歌,鉴赏诗文问题(1)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是哪个字?“悲”问题(2)中国古代的诗歌大多是由景到情,这首诗哪几句是写景?前四句。问题(3)前四句也就是首颔两联,写了哪几种意象?每个意象的特点又是什么?表现了语言的什么特点?
f问题(4)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摹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描摹出了一幅秋风萧萧,万木凋零,江水滔滔,落叶飘飘,鸟鸣猿哀秋肃临天
下的秋景图。问题(5)古人写诗都讲究练字,下面咱们就从炼字的角度来分析前四句诗,你认为哪
个字用的好?好在哪儿?也就是说这个字写了什么样的景,传了什么样的情,有什么妙处?(1)风急首先,秋天本来是个容易刮风的季节,而江边的风要比其他地方的风要
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用了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次,这个“急”字,还寄予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凉的,江边高处的风就会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2)天高秋的天空是高远的,明澈的。对于心情好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位被家愁国难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猿啸哀猿鸣凄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