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为代价实现的,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以2009年为例,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8倍。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单位能耗每年以14的速率逐年下降,但依然维持在高位。有人以“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是美国的三分之一”来反映中国的能源情况,我认为两者并不具有可比性,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其人均消费远大于中国,而其在能源上的消费比重又远小于中国。中国的石油产量位居世界第四,而其进口量又是世界第二,由此可见中国的能源消耗之多。中国如此巨大的能耗与其产业结构不无关系,号称“世界工厂”的中国以其雄厚的工业基础闻名全球。多年来,政府向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投入巨资,以换取GDP的高增长,然而这些能源的“吸血鬼”也让中国背上了沉重的能源负担,自1993年起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中国的制造业往往存在盲目上马、重复建设等问题,而且能耗高,这些产业大多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不仅盈利空间有限,还是以低价劳动力而非技术进步实现的利润。中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不仅能源利用率低,而且竞争力也不足,不够由于它们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因此又不能简单地取缔了事,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政府的统筹考虑,既要实现“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又要兼顾中小企业的利益。用电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几乎一到夏季中国局地就会出现“电荒”,中国的用电量呈现民、企相争的格局,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居民用电量之大。虽然在中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远不如投资,不过在能源消费上居民与企业则三七分成,但两者都未能充分利用,都存在严重的能源浪费。随着中国私家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汽油的需求也愈来愈旺盛,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这对中国的能源供应提出严重挑战。总而言之,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使其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颇高,制约了其发展潜力。其次,再来看看中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4,天然气占12,中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比世界平均值要低,我国人均石油、天然气可采储量分
f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0和5。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比重比世界平均高415个百分点,石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