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被编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里。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联系生活来学习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广阔,即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又提出学生能主动地在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这篇课文是七上第二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二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单元主题上均围绕着丰富多样的亲情去写的。作为人间最真挚而又美好的亲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单元教学的要点:在继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到作品人物间的浓浓亲情,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尤其后者为下一单元的练习朗读和默读奠定了基础。这一课在本册文言文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课文故事性强,内容较为浅显易于理解,但一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继续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是大有必要的;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同样不可缺少;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更是大有裨益的。作为文言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诵读古代诗词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新课改要求。因此在七年级培养学生文言语
f感,形成文言文思维意识,将“文言”与“文”同步进行方为科学的教学。
2.本节主要内容《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世说新语》“方正”门中的一篇,它之所以不被放在“夙惠”门是因为:文中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面对父亲的友人的无信、无礼,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的故事。既表现了他的聪敏,更写出了他懂得为人的道理。“无信”“无礼”二词为全篇核心。3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文意。(2)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语18个。情感目标:学习古人诚实守信,懂礼识义的美德。过程与方法: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读,及自主学习感悟故事内容;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学习古人重诚信、知礼仪的良好美德。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一些小故事的兴趣。
f二、学情分析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