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问题调研报告
县农村信用社一直把农户小额小企业作为支持市县三农、服务三农,加大信贷投身于的主要抓手,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很快,至末余额已达到万元,占各项贷款的6374。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诸多结构性问题也逐渐显现,尤其是信用风险。去年8月份,和县联社为有效规避小额农贷风险,决定降低种粮小额贷款的信用额度,由原来的3万元调整到5000元。该政策出台后,对和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民反响较大,截止今年1季度末,县小额农户贷款余额为69715万元,比年初减少5634万元,占各项贷款的5539,比去年底降低835个百分点。暗藏为了解农户小额贷款蕴含的问题,促进小额农贷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近期我们实地调查了雍镇、善后、城南三家贫困户信用社,剖析其中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养殖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的关键问题主要问题
(一)宣传工作不到位,少数农户对小额信用贷款“信用”二字缺乏一定认识
和县茶农小额信用贷款,自90年代农村信用社规范工作结束后在全县迅速推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之初,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信用社宣传工作没有到位,许多农户不了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真正含义,部分农户甚至称之为,拿到了贷款证借款就是拿到了享有在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权利,对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知之甚少。
(二)基础工作不到位,等级评定欠真实
小额信用贷款有别于其他贷款保护措施主要特点是无抵押担保等的,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推广之初,一些业务量大、信贷员少的信用社存在畏难情绪,在债项评定过程中,存在工作不细、把关不严现象,少数瓦万在没有潘奥尔深入调查的情况下,商讨仅与部分村干部
f商讨决定农户的信用等级,极少数责任心不强的瓦万甚至将“信用登记评定”“全权委托给行政村干部,致使“信用等级评定”不够真实,与客观实际严重不符。“信用等级评定”流于形式,为日后该类贷款的管理和清收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三)贷款用途难以把握,挪用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小额信用贷款只需借款人提供身份证、贷款证即可办理,信贷员不需要进行贷前不怎么审查,因此信用社无法掌握和控制小额农贷的贷款投向,小额农户贷款被挪用现象较为严重。从调查的三个信用社可看,所有各不相同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情况,最严重的社有30以上者的农户贷款以上被挪作他用,甚至出现明显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