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罗湖区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
发展文化产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劳动就业、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对外影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1世纪,文化产业是新世纪的“朝阳产业”,“产业文化化”和“文化产业化”是两大重要趋势,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是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根据《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和《罗湖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的要求》,围绕“努力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我区支柱产业”的目标,并与罗湖区国民经济和发展“十一五”规划相衔接,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经过多年发展,罗湖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身特色,在全市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
f1、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04年我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053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6339亿元的13,占全区同年GDP的499,与去年同口径相比增长22。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242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223万人,占全区从业人员总数的356。2、传统文化产业具有优势新兴文化产业具发展潜力。传统文化产业具有优势,如歌舞娱乐业有130多家,全市高档歌舞厅大都在罗湖,去年上交税收3100多万元;黄金珠宝业,我区水贝珠宝项链街区,成为深圳市黄金珠宝集聚地,去年生产交易量300多亿元人民币;古玩业,地处黄贝岭商城的深圳古玩城是继北京、上海后的第三大古玩专业市场;家居工艺业,位于笋岗物流园区的满京华艺展中心,成为国内家居工艺品进出口的重要集聚地之一,等等。新兴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如平面广告设计、动漫、模型等350多家,其中设计342家,动漫11家。3、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市场化运作基本形成。罗湖市场经济发育较早,文化产业领域呈现出国家、集体、股份制、民营、个体及中外合作、深港合资等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发展格局。一些民营企业和个人积极投身文化经营,甚至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这种投资格局,为文化产
f业发展增添了活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我区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框架,使大多数文化企业一开始就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市场化运作,增强了文化产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