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病毒》教学反思病毒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生物,学生比较陌生。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气氛,教师首先从同学们经历的“非典”入手,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而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病毒的名称或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课前收集资料,尝试回答出肝炎、禽流感、鸡瘟、口蹄疫、流感等人畜患病的疾病名称。在总结评价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抛出课题病毒。引导学生在独立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前后桌4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就课文内容提问。学习小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提出问题,各小组选派发言人,汇报本组提出的问题。倾听其他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有:1、什么叫做病毒?2、有没有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呢?3、病毒有多大?4、病毒有几种类型?5、病毒由怎样的结构?6、病毒是谁最先发现的?7、病毒是怎样侵害人体的?8、病毒主要分几大类9、病毒离开了活细胞还能继续生活吗?10、病毒是怎样生活的?是独立生活的吗?11、噬菌体对细菌有什么影响?12、病毒是怎样繁殖的?13、怎样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14、病毒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15、病毒对饲养动物或栽培植物带来哪些危害?16、怎样预防病毒
f性疾病?17、怎样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这些问题来源教材,只要认真阅读,再配合教师展示的课件,都能解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问题是一切发明与创新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科学精神的重要表现。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历史的大量实证向我们显示: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均是始于问题的发现。海森堡明确地说到:“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爱因斯坦深刻地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引导学生分组,组内合作交流,阅读教材,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相邻小组交换问题,组内研讨分析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2、细菌》教学反思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具有浓厚的求知欲的。所以,在细菌的学习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微观世界,可以实现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生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