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模仿展示”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时间:2005131134200来源:师大二附作者:丁琳点击:166
“模仿展示”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师大二附数学教研室主任丁琳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既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能力,又要使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进而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那么,如何把灰色调的数与字结合得恰到好处,勾勒出精彩纷呈的课堂图景,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并学会审美、学会创新呢?为此,我们潜心于教育理论的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理念,从学生的共性出发,同时以学生的个性特征为切入点,给学生们创设了一个“模仿展示”的平台,以期使学生置身于策略的情境中,从而进行有效地学习、生活、合作。
今年二月,我校数学教研室启动了“模仿展示”学习策略的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有了一些收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数学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知识的传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创造主动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活动,是我们开展“模仿展示”策略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尽管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的观念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把学生当成“容器”的“填鸭式”教学行为仍有些印记,学生们还是在被动的过程中接受所谓的“授业”、“解惑”。而“模仿展示”学习策略,旨在通过“模仿”的引导和“模仿”的映射,促进学生心智模式的自觉调整,变从动为主动,进而大胆地探索与实践,“展示”自己的才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角。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是学生习得经验的阵地。我们正是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依照教材上描述的操作程序,结合教师的讲解及示范的活动步骤,即通过“模仿”的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累起足够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形成“经验”。
f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圆的认识”等几何知识的教学方案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上描述的操作程序,自备材料、自制学具、自主探索、自我辨析、自我归纳;然后,再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相互评析伙伴们的“成果”。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制作、拆分、整合、反思的过程,学生的“劳动成果”不断地出现,也获得了一个个“展示”的机遇,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产生了碰撞,发现了新的问题、进而了解决问题。学生的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