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了。大局既定,下一步就要“换帖”。换帖换帖就是男女双方家长互换大帖,结成亲家,从此算是儿女订了婚。这次互换的帖,系用大红纸印着“龙凤呈样”图案的金花大帖,宽约七寸,长约一尺二寸,折叠着,外面还有一个封套,纸庄专卖,名叫“龙凤帖”。封面上写着“全福”二字,内里下首写着各自家长的姓名。在帖里另有一条“金签”,上面写着换帖的年月日,表示在某年、某月、某日定了亲,互相换了帖,认为亲戚了。在选择吉日换帖仪式上,要预备一两桌酒席,借以首先酬谢大宾。随着两家换帖,男方要出定婚礼物,定婚礼物多少,是以经济条件而定。讲究的主,有的是用“四大金”为定的,包括金镯子一副,金戒指一对,金簪子一副,金耳环一对。女方以靴帽、文房四宝等四色作为回礼。双方把这“龙风帖”和礼物都雇人用四对“条盒”托着,八个人每入托着一个“条盒”。托“条盒”的人,全穿上由赁货铺赁来的蓝大褂,戴红缨帽,用青褡布扎腰,还穿上洒鞋、白袜子,并用红绸子在胸前背后扎上十字披红。他们一手托条盒,一手拿着一束大金花。这样一群小小队伍,人
f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们从远远一看就知道是换帖的,当年天津大街上常常看到。写“龙凤帖”的人要有经验,即帖上写的“全福”二字的“全”。一定要写成“入王”,不能写成“人王”,这是在文字上多年沿传下来的习惯和忌讳。旧社会把龙凤帖看成是男女两方订婚结成伴侣的凭证,但在它的上面并没有订婚男女本人的名字,只有双方家长的名字。如事后有纠纷,闹到离婚的程度,在法庭上要退回“龙凤帖”,它在法律上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不小,虽无道理但当时习惯上是如此。从这也说明旧时的婚姻制度完全是凭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订婚的男女本人完全听人摆布,没有自主权力。婚嫁有期分头筹办天津旧俗,男女两方从经人介绍初步议婚到换了龙凤大帖,算是结了亲,这时男的就成为女的人,女的成为男的人,谁也不能再有所反悔,静等着到了适当年龄举行婚礼。在准备结婚时,男方家长需提前通知女方家长,请示女方在哪个月份合适。因为旧俗女的出嫁要按“行嫁月”,这又是一个迷信习俗,就是要按女的属相择定出嫁月份,定出可以出嫁的月份之后,还要向女方请“庚帖”,就是请女方提出两个日子来,叫男方选择。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要错开女的“例假日”。既定妥了结婚的日期,男女双方家长都要准备家具什物等。旧社会都是老式平房,男方娶来媳妇,大多数都是和婆婆住连房,一明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