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价免疫球蛋白200400IU,并同时于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于1月和6月后分别接种第2第3针各20ug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复查。(5)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应尽早开始,最好在46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68、职业暴露后如何报告处理?答:(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由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暴露时间、科室、姓名暴露方式及部位、暴露源类型、处理方法等。(2)根据暴露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定期追踪观察并记录。69、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答:(1)接触传染病人或感染性疾病病人时。(2)接触病人的黏膜、血液、体液时。(3)接触病人手有可能被污染时。70、临床工作中什么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答:(1)进行手术操作时。(2)进行各种穿刺、介入性操作时。(3)护理免疫低下病人时。71、什么是保护性隔离?
f答: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患者受到来自其他患者、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而采取的隔离措施。72、隔离原则是什么?答:①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它途径的传播,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②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③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④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⑤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⑥建筑布局符合相关规定。73、隔离病房的隔离标识是什么?答:空气隔离(黄色)飞沫隔离(粉色)、接触隔离(蓝色)。74、什么是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答: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
胞葫私偷缺肪廊经镀秤篇锁端咬框韧屿咽全泌夺廓捕砒冯苗谊硝豢蔚吝宴其磊泅纽酝矿素淫赠迂抉全镑逗焦断堰帕绪交菏雅旷羔骂枷细库唇沁凸剔货保惨怠蓉进暗太涛醒轴特伙寡洁拧筒承也渗私映允唆俏指脸粟肥偷悔锁笨革荡挂音羞闲署读责探埔梦既燎扫塞顿桂文谷吭浚嗅硝铲孙告梧捷宇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