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祭坛祭天,建方形的祭坛祭地。圜丘祀即起,是礼拜中次重
天于每年的冬至日在国都南郊举行,故又称“郊祀”。祀天是我国古代最者;空首是两手拱地,
隆重的政治宗教活动,祀天之日,天子身着饰有日、月、星、辰、山、龙引头向地而不着地,等图案的衮服,外着大裘,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的冕,腰插大圭,于清晨是礼拜中较轻者;振
动是两手相击,振动
率百官来到郊外。鼓乐声中,天子手持镇圭,面向西方,立于圜丘东南侧,其身而拜;吉拜是立报知天帝降临享祭。然后,由周天子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把它宰杀,和拜以后再稽拜;凶拜
玉帛等祭品一起放在柴垛上,天子点燃积柴,烟火高高升腾于天,让天帝是稽拜以后再立拜;
嗅到气味,称为“燔燎”。随后,由活人扮演的作为天帝化身的“尸”登奇拜是屈一膝而拜;
上圜丘,代表天帝接受祭享。待“尸”在盛放玉帛等祭品的礼器前就坐后,
褒拜是回报他人行礼的拜礼;肃拜是俯身
先向其献牺牲的鲜血,随后依次献五种质量不同的酒及全牲、大羹(肉汁)、行拱手礼。
f刑羹(加盐的菜汁)、黍稷等。祭毕,天子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最注解:
后,祭祀者分享祭祀用的酒醴,称为“饮福”,天子把祭祀用的牲肉分赐给宗室臣下,称“赐胙”。
周代郊祀除常规的冬至日祭天外,也有临时性的目的明确的郊祀,如
大射是天子、诸侯祭祀前为选择参加祭祀的贡士而举行的射礼;宾射是诸侯朝
遇建都、征伐等重大事件时。后代祀天之礼大多依周礼而定,少有变通。见天子或诸侯相会时
秦汉时期行三年一郊之礼,而唐时祀天一年四次,祭祀时以神主或神位牌代替了由活人扮演的“尸”;而且后世在祭祀活动中出现了天地合祭的趋势。
举行的射礼;燕射是天子与群臣燕息之时举行的射礼;乡(飨)射是地方官为荐举贤
(2)祈谷即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祭天以祈祷丰年。明嘉靖九年
能之士而举行的射
(1530)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祈年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3)雩礼是为求雨而进行的祭祀。周代的雩礼有两种,一种是每
年孟夏举行的常规雩礼,以盛大的舞乐祭祀天帝及山林川泽之神,以求风
礼。诸侯拜见天子,
春季曰“朝”,“以图天下大事”;夏季曰
调雨顺;另一种是久旱不雨时举行的雩礼,举行雩礼时用巫舞而不用乐,“宗”,“以陈天下之
气氛严肃,祈祷殷切。
谟”;秋季曰“觐”,“以
(4)明堂即季秋之月以收获的谷物和牲畜祭祀天帝的礼仪。关于比邦国之功”;冬季曰
“遇”,“以协诸侯之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