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增速为77,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降至8以下,2013年仍为77,2014年前三季度巳降至74。GDP增长的下限在775左右,甚至可能更低一些,经济增速的放缓既有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范围的经济增长下滑的原因,也有中国主动调整的原因。国家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将经济拉回到原有的高增速,而是在管住经济增长底线的同时,采取促进经济平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性政策措施,包括提高消费和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业的比重,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济效率和质量等。2经济新常态是多重均衡之中的不稳定均衡状态根据多重均衡理论,预期的自我实现代表了经济系统外部的不确定性,引起重复发生的连续宏观经济波动,是经济出现多重均衡点的重要条件。而预期是一种外部的不确定性,与供给和技术等因素无关。在确定性经济中,一旦理性预期和适当的边界条件满足,均衡就是唯一存在的。在非确定性经济中,边界条件和理性预期不足以唯一地决定均衡(Farmer,1993;Mathe
y,1995。
f笔者认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也是多重均衡的一种体现。但其形成并非预期因素的影响而是有更为复杂的动因和条件,是经济周期性回落、结构性转换和制度性调整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常态是经济多重均衡中处于中间位置的不稳定均衡状态,从时间上看,是一个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经济结构和效率有所改善的时期。如果外部冲击导致经济偏离该均衡点,则可能回到原来粗放增长低效率的均衡;或进一步跃升到适度增长高效率的均衡。不稳定均衡的特点决定了新常态是一个相对平稳的过渡阶段,该阶段存在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的契机,经济在适宜的增速下保持平稳,但也不可忽视其蕴含的不稳定性和风险,尤其是经济持续下滑、经济调整期延长以及转型效果不佳等。3经济新常态是宏观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的状态新常态之于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宏观经济波动频率和幅度都明显上升。除了经济增速下行以外,受到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如市场利率、实际汇率、进出口等的波动性进一步加大,意味着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上升。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实际产出波动,而潜在产出保持稳定,只要就业水平不受实际产出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和下滑,则这种宏观经济波动和风险仍是短期的,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的回落是一种合理的调整,新r